《道德经》与红木鉴定
2017-02-13 作者:曹经纬 浏览:2429 来源:中国红木艺术家具网
摘要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道理是可以被描述出来的,但道理一旦被描述出来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名字是可以被人为命名的的,但名称一旦被人为命名出来就不是事物本身。
这描述的道理和命名的名称两者正是对应了木材标准中的质量标准和名称标准。质量标准重于对木材的结构特征的量化描述,可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树木生长又变化万千,又岂是文字语言可以尽述;名称标准重于命名分种,但仅靠名称难以对应上事物本身,更何况故意张冠李戴者又岂在少数。
就像红木国标在他定制之初确实给出了很多可操作性很强的数据标准,可以说成了红木识别的大道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口木材种类的增多,落于笔下的这些数据和名称开始和现实世界的事实发生了偏差,从而造成了误导和冲突。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故 常 无 , 欲 以 观 其 妙 ﹔ 常 有 , 欲 以 观 其 徼 。
此 两 者 ,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 谓 之 玄 。玄 之 又 玄 , 众 妙 之 门 。
“有”和“无”是构成一切的基础,也可以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所以我们学习木材鉴定常常需要用一块木样来推知和这块木样同类但未见的“无”的木种的特征是什么,又常常需要对比其他木头来推知这个已知的“有”的木种特征的边界是什么,这“有”“无”同样为了达到鉴定木材的目的却用着不同的方法,这一正一反两相使力正如同驾驭马匹,一驾一驭才可操纵自如,而木材鉴定也正是在这来来回回的一无一有之间,探寻木材的奇妙世界。
但现在很多人却把手头上的那一块木样作为唯一标准,这众妙之门怕是已经被你关上了。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 已 。皆 知 善 之 为 善 , 斯 不 善 已 。
有 无 相 生 , 难 易 相 成 , 长 短 相 形 ,高 下 相 盈 , 音 声 相 和 , 前 后 相 随 。恒 也 。
只有知道了什么是美,才知什么是恶。知道什么是善,才知什么是不善。木材鉴定更是这个道理,有无,难易,长短,高低,声响,前后依互而生,鉴定更多的是一些检索和对比的过程,所谓鉴定无外乎是这些。
我们鉴木之道早已囊括于李耳鉴世之道之中了。

扫一扫有惊喜!